1.你的社群沉寂了吗?
如果我们打开微信群,每个人可能都有数十个微信群,比如说我的微信群,除了家人、同事、朋友的群,除了付费的读书营,小伙伴的联机学习群,更多的是一些网络课程的微信群,主题分享群,比如简书写作群、亲子教育群,等等。俗话说,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,让“人以群分”成为现实。
当微信群像公众号一样,越来越让人应接不暇时,很多群随着“免打扰功能“”也变成了微信里的小红点,下面标注着有几百、上千条未读信息。对做社群运营的人来说,这样的群成员越多,你的群离沉寂的日子就越近了。
怎样能黏住你的社群成员?怎样让你的社群实现价值最大化?
2.什么是好的社群
任何事物没有价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。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,他愿意分配多少时间给你,取决于他对你的灵性和黏性,取决于你所能提供的价值,如果没有价值,他就选择退出。
一个好的微信群,好的社群,要么是能够提供极大的情感慰藉,要么是能够提供极大的互动快乐,要么是能够提供极大的现实利益,三者满足其一,社群才能持续。
3.社群的仪式感
社群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仪式感。为什么要有仪式感?因为仪式往往会有一系列的程序,这种程序营造的氛围,让我们沉浸其中,感到自己也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,从而可能建立起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,因而也会更重视这个团队,后续投入的精神和能量也会更大。
我还记得2017年申请加入剽悍一只猫的小灶群时,经过了申请、预审、预备营等多个环节,好不容易才加入正式群,进去以后又有开营仪式、军令状、每日话题、每月总结,等等,因而更加重视这个社群。而我加入的其他一些社群,都是随意进入,组织松散,所以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,渐渐地就潜水了。
仪式感还可以产生自我暗示,而这种自我暗示的核心,是“相信”,相信我们自己可以变得更有力量,有能力去达成愿望。
4.社群成立的前提
社群成立的前提是同好。也就是“有同样标签的一群人”,或是“在一起做一件事的一群人”,其本质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聚焦。
任何群体,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文化与特征,通过“同好”聚集之后,放大这个特征、延伸自己的文化、让更多的人觉得“那才是我的世界”。
“为什么能聚在一起?”决定了社群的定位,只有大家彼此的相同点刚好契合,才能让你我在一个群体里愉快地玩耍。
5.社群的输出
社群输出有很多种形式,比如罗振宇的每天一条语音,大熊坚持干货分享,剽悍一只猫读书营有每日三件事,等等。另外,“输出”还要衡量群员的输出成果,全员开花才是社群。
社群输出决定了社群的价值,好的社群一定要能给群员提供稳定的服务输出,这才是群员加入该群、留在该群的价值。
上一篇:分享关于微信公众号的15个小技巧